第五十九章 先生 慢行!-《戮未央》
第(2/3)页
留白闻言,轻声道:“一才两用,何足怪哉,无论世间还是朝野何时缺少过酸腐之人。”
李和又道:“但依朕之见,还有更好的人选。”
众人闻言,为之一怔,皆看向李和等待下文。
继而道:“朕觉得大柱国的长孙留夏也可胜任。”
此言一出,下首众人神色各异,一时无语。
李和见状,又道:“留夏曾与朕伴读多年,后来一直任著作郎之职,朕深知其才华,可谓大材小用。”
停了停抬眼望向留白,笑道:“举贤不避亲,朝廷正在用人之际,先生断不可为自身的清誉而不顾国家的社稷呀!”
旁人听到此处都会觉得,这事定是大柱国留白与皇帝先行通气后与众臣戏做一番而已,但掌管着大羲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潘雎然,不由得眉头紧皱,心中深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命之事。
而其余之人也皆与前者所想差不多,朝堂之上一个萝卜,一个坑。
礼部仆射的只为也就是个过度,长则五年,短则三载,便会继任那已经老迈的礼部尚书。可庙堂之中有不成文的规矩,一家之中不可出现俩个权臣。
虽然上柱国并没有掌管六部中任何一处,但其儒家圣人的身份与辅佐三皇功勋,是朝堂中任何人都比拟不了的。
更况且自华圣出走朝堂后,青壮官员大半都是其的门人。
而当朝的右相亦是国丈的温公瑾闻言,顿时起身道:“陛下,臣觉得留夏资历尚浅,而戴醇希更加妥帖些。”
李和闻言,煞有深意的看着自己的老丈人后,笑道:“那众卿是怎么想的?”
余人皆沉默不语。
片刻,潘雎然挺着肥胖的身躯,起身肃然道:“禀告陛下,臣也认为戴醇希更加适合礼部仆射的位置。”
李和闻言,重新拿起羹勺看也不看前者,继续吃了起来。
一时间勤政阁气氛有些凝重。
而上柱国留白见状也拿起羹勺,开始吃起面前这碗已经吃了数十年的白粥。
稍时,留白把最后一粒米吃完,悠悠起身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,举贤不避亲,夏儿定能胜任职位,不负圣恩。”
一语激起千层浪,包括李和都有些惊讶,一时间竟然哑然当场。拿得起容易,放得下方难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