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莫不是哪里出了毛病,你且给爹细细说来。” 朱元璋对于新的事物,向来都是持有一种审慎至极的态度。 毕竟这天下的安稳、朝廷的兴衰,都系于他一人之身。 任何可能给朝廷带来不必要麻烦的事情,朱元璋都不得不小心谨慎。 此时他的眼神中透着疑虑,那眼神犹如深不见底的寒潭。 冰冷且让人捉摸不透,仿佛能将人的心思都冻结在那一眼之中。 虽说眉头依旧微微皱起,不过在那深邃的眼眸深处,其实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。 朱元璋暗自思忖:这老三虽有时行事鲁莽些,但这份为国防建设操心的心思倒也难得。 只是这欣慰的情绪,很快就被他藏了起来。 面上依旧是那副严肃审视的模样,那严肃的表情仿佛是一座冰封的高山,让人难以逾越。 说话间朱元璋双手抱在胸前,眼神紧紧盯着朱棡,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。 那眼神就像两把锐利的剑,直直刺向自己的三儿子。 朱棡见状赶忙上前几步,躬身行礼后,急切地解释道:“父皇,之所以效果欠佳,乃是因为朝廷未曾明确下达相关政令呀。 儿臣身为藩王,自当遵循身份之规。 不能越俎代庖,去做那不合身份之事。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 倘若父皇能准许大哥,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明钱庄施行此法,必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!” 朱棡的声音中透着急切,他急于让父皇明白这个方法是可行的,只是需要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。 此时朱棡的声音中透着坚定,双手不自觉微微握紧。 他的身体前倾得更厉害了,几乎是趴在了面前的桌子上。 那姿势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,在向神明祈求恩赐,试图一次性就说服朱元璋。 只见朱棡的眼睛睁得很大,目光炯炯地望着朱元璋,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。 那眼神仿佛是燃烧的火焰,炽热而猛烈,能将一切阻挡在面前的疑虑都焚烧殆尽。 朱元璋却冷哼一声,缓缓说道:“哼,你这法子虽好,但涉及经济之事,向来复杂。 如今朝廷财政本就吃紧,若再大力推行此法,万一出了岔子,谁来担责? 咱可不能拿这大明江山去冒险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