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又接着说道:“老夫就是担心晋王那些举动,会打乱我精心维持的财政秩序啊。 这财政上一旦出了事儿,那责任可都得算到咱头上啊。 到时候,老夫在朝堂上这多年积攒下来的地位和威望,怕是都要付诸东流了呀。 这朝廷上下,多少双眼睛盯着呐。 可不能出半点差池啊,咱们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呀。” 而朱棡呢,对粟恕的那种古板、保守的行事风格也颇为不满。 他觉得对方就像那老古董一样,只会墨守成规。 守着那点儿老办法,一点儿都不懂得变通。 在朱棡看来,这大明的天下日新月异。 如今的局势和以往可大不一样了,若不做出些改变,如何能让大明更加昌盛呢? 对于这些事情,他私下也曾和身边的亲信抱怨过。 那日在王府的书房里,朱棡皱着眉头,一脸无奈地对亲信方文耀说道:“哼,那粟恕就只知道守着旧章程! 如今这天下形势变化如此之快,若不做出些改变,如何能让我大明的财政更上一层楼,进而让咱大明更加昌盛呢? 可这个粟恕倒好,孤王说什么,他都觉得不稳妥。 处处阻拦,真是让人头疼啊!” 方文耀在一旁赶忙劝慰道:“殿下莫要气恼,这粟大人也是谨慎惯了。 一时难以接受殿下的新想法,也是情有可原。 不过殿下您的法子,那都是为了大明好。 时日一长,想必粟大人也能明白殿下的苦心呀。” 朱棡却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,心中明白这矛盾怕是没那么容易化解了。 两人之间的矛盾,就在这朝堂的权力博弈和财政理念的分歧中,像那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逐渐积累起来了。 随着时间的流逝,成了朝堂上众人私下里常常议论的事情。 再看其他大臣,那也是各有各的心思。 有的与粟恕交好,其中一部分人是为了维护户部尚书的权威 另一部分官员,则只想着自己在朝堂上的利益关系。 第(3/3)页